返回上一级

返回首页

《人民日报》图文刊载我市宝安区“心安夜话”工作经验

发布时间: 2025-10-13

  编者按:近日,《人民日报》以“联系的是群众,温暖的是民心”为题刊载各地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创新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模式的经验做法,我市宝安区人大常委会创新开展的“心安夜话”人大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活动模式作为典型经验写入报道,是我市充分发挥人大密切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带头作用的具体体现,展现了深圳基层人大建设的工作成效。现将有关内容摘录如下。

  图片

  《人民日报》(2025年10月09日 第 18 版)报道

  图片

  在广东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人大代表开展“心安夜话”活动。(郭楚君摄)

  看着光滑的沥青路面有了护栏、防撞柱,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海旺社区居民面露喜色。

  “我们在‘心安夜话’向人大代表反映后,没多久道路就得到改善,现在交通秩序规范多了!”谈起人大代表的履职成效,居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依托人大代表之家、联络站等阵地基础,宝安区人大常委会开展“心安夜话”活动,引导人大代表主动走访、服务上门。

  电子厂废气污染、广场舞噪声扰民……人大代表以建言献策的方式推动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持续推动代表建议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举措,有效提升群众对人大代表履职成效的感知度、认同感。

  回应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提升一个领域。人大代表还结合日常走访、视察调研的情况,深入分析群众反馈的共性问题,主动将群众集体所盼转化为具体可行的代表建议,反映给相关职能部门研究办理。

  链接:

  宝安人大:“心安夜话”听民声,代表履职暖民心

  “以前楼下银晖路经常有机动车乱停放,天天拥堵,特别是晚上路过的车辆不停鸣笛催促,非常影响家里人休息”看着加装了道路护栏和防撞柱的沥青路面,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海旺社区云玺锦庭小区的居民们面露喜色,“我们在社区那个‘心安夜话’活动上向人大代表反馈后,没多久道路就打通了,现在周边交通秩序规范多了!”谈起人大代表的履职成效,居民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近年来,宝安区人大常委会积极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形式,依托人大代表“家站点”平台“大门常开、站点常用、代表常在”的扎实阵地基础,创新开展“心安夜话”人大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活动模式,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优势,引导代表主动走访、服务上门,消除代表联系群众的“时间错位”短板,凭借代表专业素养帮助群众合理合法表达诉求,督促推动有关方面妥善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提升代表履职服务群众的效率和水平,为服务社会民生贡献人大力量。

  一、主动靠前,实现代表群众“沟通零距离”

  一改过往代表联系群众主题活动多在公休日进行的做法,在活动开展上推行定时、定点、定人员“三定”原则,营造代表常态化联系群众的活动氛围。其中,“定时”指的是固定在每周三晚7~9点(非工作时间)开展活动;“定点”指的是固定在各社区代表联络站、居民小区、写字楼、产业园区等处设活动点位;“定员”指的是将驻街道各级代表分组成团,分别编排到街道各个社区开展活动,约定每周固定联系群众1次。自2023年3月1日起,在新安街道率先试点“心安夜话”代表联系群众活动,以每周三晚上定点听民声、入户知民情、现场解民忧的工作方式,让代表走街串巷听民意、主动靠前解民忧,推动代表履职服务端口前移,全面扫描基层民意呼声,为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注入代表力量。累计开展“心安夜话”活动92期1900余场,动员辖区人大代表参加328人次,现场接访群众10083人次,走访1796家,收集并转达群众意见7338条,办结率达99.68%。

  二、持续聚焦,确保民意呼声“件件有回音”

  在通过“心安夜话”代表联系群众活动拓宽社情民意收集面的同时,构筑完善“问题发现、民意收集、协同处置、跟踪监督、结果反馈”的工作闭环,确保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能现场解决的,相关部门当场处理。不能现场解决的,由代表转达各社区收集汇总,并经由街道信箱、区长直通车、省数字人大、市代表直通车、区智慧人大i履职平台等渠道,转办至对应责任单位,限期办结。由街道督查室负责后期跟踪回访,并将办理结果反馈给提出者本人。因法律、政策等原因确实无法解决的,由代表联合街道工作人员耐心做好解释,安抚疏导群众情绪。对群众反映集中、具有共性的民生问题,通过联合多个职能部门和有关组织开展代表议事会、局长面对面等专题活动,凝聚工作合力,及时将群众身边事、烦心事、揪心事化解在社区、化解在萌芽状态,形成群众信任代表、代表切实为群众解忧的良性循环,以实实在在的惠民实效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如推动群众反映强烈的银晖路路面破损、人车混流、交通秩序混乱等问题,代表通过票决民生微实事的形式推动相关部门为其铺设沥青、加装路面护栏和防撞柱,促使群众心中的“堵心路”蜕变为畅通无阻的“民心路”。

  三、建言献策,推动履职为民“排忧有成效”

  代表在推动解决民生问题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在于其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群众的问题和需求,‌还在于其通过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和法律监督,‌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在‌“心安夜话”活动全面铺开后,除组织代表在履职活动中收集群众意见外,还动员代表结合日常走访、视察调研的情况,深入分析群众反馈中的多发问题、共性问题,充分发挥代表的专业特长深度挖掘问题症结所在,主动将群众集体所盼、集体所愿转化为具体可行的代表建议,反映给相关职能部门研究办理。通过建议办理督办和办理工作“后评价”机制,持续推动代表建议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举措,从源头上回应群众的共同诉求,“预先”解决一批民生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活动开展以来,先后解决“辉力电子厂噪音废气扰民”“广场舞噪音扰民”“整治乱摆卖”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借助代表智慧创新引入定向音柱等科技手段解决民生难题,有效提升群众对人大履职惠民成效的感知度、获得感和认同感。如通过“心安夜话”了解到群众群众近期反映强烈的乱摆卖的问题,辖区代表以建言献策的方式推动翻身路设置流动摊贩疏导点固定摊位116个,并提议探索引入人脸识别系统绑定摊主身份信息,实现对经营主体的精准识别与管理,以“疏堵结合”的方式规范流动摊贩经营秩序,促成民生需求与市容秩序的双向奔赴。

  来源:人民日报


主办单位: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粤ICP备10062497号

关注深圳人大公众号

掌握人大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