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行业和产业联系点典型案例展示 | 充分发挥联系点作用 全力助推深圳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2025-08-29
深圳人大代表生物医药产业联系点(以下简称“联系点”)于2021年7月在坪山区龙田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挂牌设立,是全市首个“阵地共建、资源共享”的人大代表生物医药专业联系点,是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全市生物医药领域各级人大代表履职的工作平台。联系点通过专业化组织、制度化运作和精准化服务,让“内行人办专业事”,将人大制度优势转化为产业治理效能,为其他地区破解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瓶颈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板。2024年联系点获评深圳市“人大代表行业和产业联系点示范点”荣誉称号。
一、主要工作做法 1.混合代表编组 联系点打破“地域”和“层级”限制混合编组了81名全国、省、市、区四级专业人大代表,其中:全国代表2人、省代表5人、市代表37人、各行政区代表37人,形成来自全市9个行政区和1个功能区,覆盖企业、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多领域的“专家智库”网络,构建起专业化履职平台,实现了跨区域专业协作。 2.优化阵地布局 联系点与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开展“站点共推、点站联建”,实现“一个场所、两块牌子、两种职能”;选定4个产业园、5个公共服务平台、6个行业协会、16家重点企业、3家高等院校、5家医疗单位作为联络单位,组建产业联络员队伍延伸信息触角。 3.建强专业队伍 联系点组建了由4名院士专家、3名特聘教授驻点服务的特邀专家库;整合市人大各专工委委员、市区政协委员形成产业智囊团;从省工信、省药监,市发改、市科创、市卫健、市医保、市药监等政府部门选定12名业务骨干担任政情咨询顾问专家;配备3名专职联络员;打破行业壁垒,邀请科研人才、企业高管参加联系点活动,建立“政、产、学、研、医、投、用”融合的产业研究队伍。 4.深化协同联动 在市人大代表工委、教科文卫工委及坪山区人大指导下,联系点与国家、省、市的5家审评单位,16个省、市、区职能部门开展工作联动,正式建立与多部门协同的代表议事会议机制,联动多元主体构建起“政府、企业、审评机构”常态化“面对面”沟通交流新格局;通过工作研讨、联合调研、座谈交流打破信息壁垒,形成“研发-转化-应用”全链条合作机制,切实帮助行业和产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5.创新数字履职 依托省“数字人大”平台、深圳人大官网及“粤当家”小程序,构建“线上+线下三站点”并行模式,构建全流程24小时在线服务平台,实现实时接待与动态更新,构建“1+1+1>3”的代表履职阵地,形成“数据赋能、高效协同”的人大一体化综合服务体系。 二、 取得的成效 联系点通过“问题调研-政策建言-跨部门协同-落地督办”的闭环机制,成为衔接企业需求与制度创新的核心枢纽。 1.履职成果量化突出 截至2025年6月,联系点累计组织代表履职活动70次,提交议案建议74件,撰写产业发展调研报告14篇。推动解决产业发展掣肘难题26项,通过“助企纾困·代表在行动”“助企兴业·代表在行动” “察民情惠民生助力百千万·人大代表在行动”等主题活动为25家企业、2家医院、4个园区的解决了多项发展难题。 2.推动关键政策突破 为完善生物医药产业规划,打通“卡脖子”制度性堵点,加速深圳获批国家生物制品口岸资质,联系点组织专题调研,揭示深圳缺乏生物制品口岸导致企业需跨省市通关的困境,推动全国人大代表形成专项建议提交全国两会,获国家药监局高度重视并开启申报指导通道,为深圳打造生物医药枢纽奠定基础。 3.推进监管制度创新 为破解“药厂上楼”监管瓶颈,在生物安全治理领域实现制度创新,针对生物医药企业“工业上楼”面临的交叉污染、环保处理等难题,联系点召集省级药监部门开展专项调研,推动分类监管试点,缓解产业空间约束并遏制企业外流趋势。 4.社会影响力持续扩大 联系点自设立以来,共吸引省内外江苏苏州、山东东营、广东惠州等“地市级”和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等“县区级”人大常委会共15批次行业和产业考察团慕名专程调研;累计被人民日报、学习强国、中国新闻网、人民代表报等主流媒体报道161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