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搭台 代表助力 —— 深圳四级代表携手为 “百千万工程” 注入新动能
发布时间: 2025-08-01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的号角在南粤大地吹响,广东省深圳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响应,充分发挥行业和产业联系点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 33 位全国、省、市、区四级人大代表,深入汕头、河源、汕尾、潮州四市,以 “需求摸排 - 精准对接 - 项目签约 - 跟踪问效” 的全流程闭环机制,成功推动 23 项产业合作协议落地,走出了一条 “人大搭台、代表助力,产业帮扶、互利共赢” 的代表履职新路径,为 “百千万工程” 的推进添砖加瓦。
深入调研 摸清家底找准方向 今年年初,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就将助力 “百千万工程” 纳入年度代表主题活动重点,积极构建与前方指挥部、行业产业联系点、对口地区三方的常态化联系,开启了一场全面细致的调研行动。 与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前方指挥部的 3 次专题研究座谈会,成为掌握对口地区情况的重要窗口。通过一次次的交流,对口地区的市情概况、产业发展特点、重点产业园项目等信息被一一梳理,为后续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行业和产业联系点是深圳市人大常委会的创新举措,紧扣深圳 “20+8” 产业集群。今年,深圳市人大建立常委会领导挂点联系机制,领导们逐个走访,与驻点代表和企业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行业现状、企业资源和发展需求,形成了详实的情况台账。 5 月的南粤,暖意渐浓。深圳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各行业和产业联系点驻点代表奔赴四市,实地考察、座谈交流、走访企业。在潮州,他们看到了特色茶产品的潜力与品牌短板;在汕头澄海,感受到了玩具产业对智能化改造的渴望;在汕尾,发现了黄金珠宝产业链升级的空间…… 这些一手信息,为精准对接指明了方向。 精准对接 双向清单架起桥梁 调研的结束意味着新的开始。深圳市人大常委会整合信息,创新建立 “两个清单”,让需求与资源精准 “握手”。 “产业引进需求清单” 应运而生,它分门别类地记录了四市的产业发展情况、瓶颈与合作意向,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这份清单通过行业和产业联系点,精准送到驻点代表和企业手中,让他们对对口地区的需求了如指掌。 驻点代表和企业们根据自身优势,积极认领需求,主动提出合作意愿。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从中筛选出优质项目,形成 “产业资源匹配清单”,并搭建 “线上 + 线下” 对接平台。河源市高新区管委会 3 次赴深圳考察新能源企业,正是这一机制促成的生动案例,为合作项目的落地埋下了伏笔。 平台搭建 合作签约共谱新篇 7 月的潮汕大地,热情似火。深圳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分头带队,各级人大代表齐聚四市,一场场考察调研紧锣密鼓地进行,一个个合作协议成功签约。 23 个产业合作协议,涉及 10 个政府部门、21 家企业、10 家协会,合作意向金额超亿元。在产品购销推广平台上,农产品采购订单、电子元器件采购协议顺利签订,河源紫金禅茶在深圳、杭州茶博会上的精彩亮相,让更多人知晓了这些优质产品。 技术支撑服务平台为四市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人力资源合作、会展业务指导等专业服务,为当地产业发展注入了智力支持。产业合作共建平台更是让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深圳的人工智能为澄海玩具产业插上翅膀,深汕黄金珠宝企业的全链条合作,让两地产业实现了共赢发展。 机制保障 长效发展行稳致远 签约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深圳市人大常委会迅速构建 “项目跟踪落实机制”,建立台账,每季度跟踪项目进展,组织代表视察调研,及时解决问题,确保合作项目从 “纸上协议” 变为 “落地成果”。 “帮扶协作长效机制” 的构建,让这场帮扶协作更具生命力。参与的代表拓宽了履职平台,企业获得了发展机遇,行业和产业联系点的优势得到彰显。未来,将有更多力量加入进来,为 “百千万工程” 和区域协调发展贡献更大的人大力量。 在这场助力 “百千万工程” 的行动中,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和四级代表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书写了一段 “人大搭台、代表助力” 的动人篇章,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来源:人民代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