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之声》 | “两优”案例选登:献计“金点子” 力促“港澳药械通”落地
发布时间: 2025-05-06
在医疗健康行业,创新药械的研发不仅仅是技术挑战,更是民生领域的重大议题。“这么多年我接触过、投资过不少医疗领域的企业,深知创新药械研发的艰难与价值,许多海外新药是患者绝境中的曙光,但受限于审批壁垒,往往‘望梅止渴’,这种行业视角让我捕捉到政策与需求间的断点。”回忆起建议提出过程,省人大代表、深圳市新国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祥凭颇为感慨。
凭借在医疗领域多年的实践,刘祥提出并推动了“港澳药械通”政策的实施,既打通了患者使用海外创新药械的“最后一公里”,也为大湾区探索制度型开放提供了样本。
跨越壁垒推动政策创新 推动“港澳药械通”政策落地优化的过程并不容易。“要平衡民生需求的迫切性与政策实施的系统性风险,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刘祥回忆道。为此,刘祥在推进政策持续优化的过程中,始终与相关部门保持密切沟通。比如说,创新药械通常对患者来说需要承担较高的成本,所以一开始提出是否能把港澳创新药械纳入医保目录。但通过与相关部门多次沟通,刘祥了解到,港澳药械通中的药品器械都没有在国内上市,制度上来说纳入国民基本医疗保险是走不通的。但同时也不能忽视民生的切身需求,因此提出在各地惠民保、商业保险中纳入港澳创新药械,以及在港澳药械通正式立法后,再跟相关部门继续协商沟通。 这一政策的核心,就是打破香港与内地之间在药械进口、审批流程上的壁垒,使得更多的海外创新药品和器械能够尽早进入国内市场,服务广大的患者群体,特别是一些患有罕见病的少数群体。为了让这项政策得以顺利落地,刘祥多次与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入沟通,召开线上线下座谈会,了解政策执行中的实际困难,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建议涵盖了简化审批流程、优化进口药品入院机制、加强惠民保和商业保险的覆盖面等方面。这些建议推动了政策的进一步优化,并最终在2024年上升为法规条文,成为通过“小切口”立法解决民生“大关切”的成功实践。2024年7月底,省人大常委会正式表决通过了《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进口港澳药品医疗器械管理条例》,这意味着曾经的“特事特办”变成了“常态机制”,大湾区居民再不用担心政策变动。 数字背后的生命温度 这一系列政策改革的实质性成果,早已在数据中得到了体现。根据统计数据,政策初期,只有11种药品和器械获得批准,并且仅有5家医疗机构能够开始使用这些药品。然而,随着审批流程的不断优化和进口药械目录的扩大,到了2024年年底,已有45家医疗机构纳入了指定名单,97种肿瘤、罕见病等急需药械成功列入了清单,且将审批时限从两三个月缩短至10~20个工作日。更为显著的是,“港澳药械通”政策的惠及人群已经从最初的2501人次大幅增加至7000余人次。 “孩子是上个月确诊的,幸运的是这个月就能用上药,没有耽误太多时间。”据介绍,聪聪(化名)7个月做儿保时发现后背突出,最后诊断为黏多糖贮积症ⅣA型这种罕见病。依洛硫酸酯酶α是这种罕见病唯一可用、有效的治疗药物,但相关产品在2024年5月已经退出了内地市场,“无药可用”让聪聪及其他400多名患有该罕见病的患者陷入困境。好在通过“港澳药械通”途径,2024年1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采购到了依洛硫酸酯酶α注射液,成功为聪聪顺利完成了首次治疗。像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例如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仅在2024年便累计治疗了大量跨境药械的患者,包括磁力可控延长钛棒、抗D免疫球蛋白注射液等多个创新治疗案例。 这一政策的成功,不仅使患者享受到了更多的医疗选择,也让医疗机构的药械管理和治疗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政策为更多的医疗产品和治疗方案进入市场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也为推动区域医疗健康服务的普及和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在制度保障下,跨国药企加速布局大湾区,辉瑞、波士顿科学等企业通过政策通道引入3款海外特药及4款创新产品,推动临床治疗与国际前沿接轨。“特别是‘港澳药械通’政策的实施,使得我们能够更快地将海外创新药物和医疗器械引入大湾区,满足患者的迫切需求。” 辉瑞中国区总裁表示。 进一步的目标与愿景 榜样的力量是成绩是牵引,更是重任。在刘祥看来,当前的“港澳药械通”政策只是一个起点,未来的目标是将这一模式推广到更大范围。他希望通过建立更加完善的跨境药械政策机制,将原本只在香港和澳门地区实施的“药械通”政策,扩展到“全球通”,特别是与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引入合作,进一步为国内患者提供更广泛的国际创新药械选择。 此外,刘祥还计划将“最后一公里”的政策覆盖面进一步扩展。目前,港澳药械的实际使用案例主要集中在广东省的几家三甲医院,而刘祥则希望能够将这一政策下沉到更多的基层医疗机构,尤其是社区医疗中心和小型医院。在珠海横琴、深圳前海等跨境生活区,未来可能会成为试点区域,在居民身边实现“家门口用港澳药”的目标,真正让跨境医疗服务更加普及。 从刘祥代表的实践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政策创新的力量,更可以看到他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履行社会责任的坚定信念。政策的成功落地,带来了更高效的药品流通体系,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治疗选择。而在未来,这一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和推广,不仅能为更多患者提供“救命药”,更能推动医疗健康领域的深刻变革。 正如刘祥所言:“我们不仅要解决眼前的急需,更要为未来的医疗体系建设奠定基础。”在他看来,政策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对人民健康福祉的一次坚实承诺。通过这种制度创新,刘祥代表希望为整个医疗行业带来更多改革机会,推动民生福祉不断提升。
来源:人民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