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再添法治新动能 福田“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确立
发布时间: 2025-02-27
一头连着立法机关,一头连着基层群众,基层立法联系点不仅是党和群众的“连心桥”,更是中国式民主的“展示窗”。
2月26日上午,记者从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中获悉,福田区人大常委会被确定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作为全国经济特区城市中首个,也是唯一一个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这对于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法治先行示范城市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199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深圳经济特区立法权以来,深圳共制定法规275项,立法数量多、领域全、质量高,重要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成效明显。深圳拥有丰富的立法实践,在市人大的统筹和指导下,福田区人大常委会积极开展立法征询、立法调研,积累了扎实的工作经验,为成功获批“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立法保障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与香港直连交汇,与建设中300平方公里的香港北部都会区一河之隔,两地交流十分密切。福田区人大常委会利用这一区位优势,广泛收集粤港澳大湾区广大群众和专业人士关注的深化改革开放、国际科技创新、深港协同发展等方面的立法需求和建议。 “我们希望通过立法保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法治创新合作和区域协同发展。”市人大代表律师行业联系点召集人郭丽表示。 2025年1月,福田区人大常委会首次承接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的立法征询任务。福田区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独特优势,通过“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广泛征集来自新兴领域、深港两地顶尖科创企业的立法需求和意见,探索民商事规则与国际接轨。 “我们收集到了来自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各行各业的386条意见建议,大家围绕市场准入、企业信用修复、破产制度落地等方面内容积极建言。”区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这些建议反映了深港合作前沿最鲜活的探索实践,为立法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已经直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讲好全过程人民民主福田故事 据悉,福田基层立法联系点综合阵地于2024年4月正式启用,总面积近1500平方米,目前已经是全国、省、市三级基层立法联系点的综合阵地,同时也是人大代表之家、人大制度宣讲基地和人大制度理论研究基地,成为集立法征询、立法调研、民主议事等功能为一体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通过共融共促,福田区将立法联系点工作与代表工作、社会治理、普法宣传、执法检查、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等工作有效结合,助力高质量发展。 福田区人大常委会持续巩固拓展立法联系工作矩阵,不断建强立法征询工作队伍,充分发挥深圳市人大代表律师行业联系点、金融产业联系点以及涉外领域立法信息员队伍、立法征询专家库等作用,不断完善立法征询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的窗口作用。 民意向上直通传递,民智得到广泛汇聚。福田“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原汁原味地反映广大群众的意见建议,未来将努力把更多基层声音、特区实践、湾区民意直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为国家法律更好承载民意提供助力,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