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亲”履职与民共绘绿美风景线
发布时间: 2024-07-26
宝安湾畔,绿意葱茏。今年以来,深圳市宝安区人大常委会积极响应省人大常委会围绕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开展“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的号召,突出采取引导人大代表亲听民意、亲督落实、亲植绿意的“亲”履职工作法,最大限度激发人大代表主体作用,动员全区四级人大代表共赴守护绿水青山之约,与民共绘山海连城宜居宝安新图景,不断擦亮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绿美底色。
“亲”听群众绿美心愿,联系群众手段接地气 良好的人居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美生态建设唯有与群众心中所想、所盼、所愿相向而行,群众才会更积极地参与进来,形成最广泛的社会合力。绿美生态建设怎么做,群众意见要听清。宝安区人大常委会不断加强基层履职阵地建设,推动各级人大代表依托“家站点”接地气、听民意,挖掘群众对美好环境的共同向往。 敞开大门迎群众。全面推广人大代表“家站点”一体建设模式,依托全区10个人大代表之家、32个社区联络站(其中样板站12个)、2个市人大代表行业产业联系点、1个专题人大代表工作室(“健康宝安”人大代表工作室),不断夯实人大代表基层履职活动阵地。推动299名区级人大代表、61名驻宝安区市级人大代表全员进站,将履职活动办到群众“家门前”。平均每个街道有3个联络站,每1500人当中有1名人大代表,基本实现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所有社区全覆盖、收集民意全方位、服务群众全天候”。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工作的意见》,指导街道从硬件建设、工作机制完善、代表履职活动、代表建议办理、宣传总结完善5大方面、25条强化措施入手,进一步提升联络站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三化”建设运营水平,为周边群众提供上门有代表、诉求有人听、问题有解决的贴心服务。自“三化”建设推进以来,群众上门更频繁了、有事找代表说的意愿更强烈了。2024年上半年,代表进站接待群众5100多人次,收集群众人居环境方面意见120余件,群众建公园、增绿地、扩休闲空间的意愿得到充分表达。 主动上门探民意。创新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探索开展“心安夜话”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新模式。以定点听民声、入户访民情、现场解民忧的工作方式,消除过去代表联系群众的“时间错位”短板,密切代表与群众的联系,促进代表群众心连心。固定在每周三晚7~9点(非工作时间),在小区、商场、工业园区等人流密集处设置联系点,各级代表分组驻点接待群众,真正做到代表联系群众常态化。定点接待和上门拜访相结合,与群众面对面交流,真真切切倾听群众改善周边环境、建设更多绿地的呼声。兑现即办、转办、跟踪办“三办”承诺,能现场解决的,当场处理;不能现场解决的,由代表统一收集后,提炼共同点,凝聚群众“微心愿”为代表“大建议”,以代表建议推动绿美生态建设,助力群众心中共同的绿美宜居愿景加快实现。为了让群众看得见绿、摸得着绿,区人大代表提出《关于加快推进广深沿江高速桥下空间慢行系统建设的建议》,推动政府依托高速路桥桥下空间建成缓行绿道7.7公里,成功为周边群众打造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的宜居休闲新景观。 “亲”督环境提升项目,推动工作落实显成效 绿水青山,众人所盼,功在千秋。各级人大代表围绕植绿护绿扩绿、人居环境优化、绿色低碳发展等议题,将群众对宜居生活的美好愿景提炼为推动山海连城绿美生态建设的“金点子”。区人大常委会积极推动人大代表深度参与区、街道、社区三个层级的工作监督,携手政府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提升,用代表“金点子”种出宜居环境“绿果子”。 推动任后监督显刚性。在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及区政府工作部门有关负责人依法履职情况报告,人大代表现场随机提问并给予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会后发至报告人单位督促整改。对整改不力、敷衍应对的报告人,依法提出质询或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切实提升履职评价的刚性效力,强化相关人员“由人大选举、受人大监督、对人大负责”的意识。重点围绕绿美环境生态建设,集中听取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城建、水务等部门负责人作相关报告,监督支持绿美生态各项工作依法开展、切实见效。着力推动绿道、碧道、慢行道等生态廊道建设,持续提升城区绿化景观水平,合力打造有山有水、亮点纷呈的公园城市。 检验街道工作真成色。“人大代表活动月”期间,指导全区10个街道集中召开人大代表会议,听取和评议上半年街道办事处工作报告、街道办事处民生实事项目推进落实情况和街道人大工委工作报告,重点关注街道生态环境建设民生实事项目的落实进度、为下半年生态环境建设出谋划策。通过动员驻街道各级人大代表参与会议,全面激发人大代表和广大人民群众关注、参与城区环境改善的热情。各级代表向街道办事处、街道人大工委累计提出涉“绿”意见建议30余条,推动街道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持续开展市容环境明察暗访、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不断提升城区绿美生态建设和城市文明水平。 票选群众绿美微心愿。紧盯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探索推广社区民生微实事由人大代表精准筛选、票决产生、推进实施的全过程监督。“人大代表活动月”期间,指导各个街道选取1个以上联络站开展人大代表民生微实事票选、监督、评议等工作。结合前期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时收集到的改善人居环境诉求,票决产生民生微实事“绿”项目,引导街道和社区充分利用闲置空地、边角地等空间资源,因地制宜打造社区生态小公园,着力引导社区公园、零碎绿地、街边绿化等“盆景”连缀成片,勾勒楼宇间的示范景观“风景线”,推动群众绿美“微心愿”开花结果。 “亲”身植绿护绿倡绿,凝聚社会合力更全面 代表身影树间穿,盈盈绿意拔地起。时刻谨记宝安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定位,赶在春风乍暖之时,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带头植绿护绿做表率,以身作则争当绿美生态建设理念先行者。上半年,由宝安区人大常委会领导率队,集中组织辖区四级人大代表到航城街道共建“宝安人大代表林”,播下社会各界植树添绿第一抹绿色。驻区各级人大代表遵循因地制宜、保活育绿的原则,通过认种、认养、认捐、志愿服务、“互联网+”义务植树等多种形式,广泛参与各类植树活动,带头植树826株、34类,塑造新绿地9.858亩,认捐认种树苗43.73万元。驻站代表走街串巷,积极动员小区居民、校园师生、社会志愿者、公益慈善家等社会力量一同参与到城区绿化建设中来,累计带动社会各界增种乔木6.7万株,将爱护绿植、注重环保的观念厚植群众心间。 今年以来,全区各级人大代表全员齐上阵,携手区政府共谋联动举措、共商绿美愿景、贡献代表良策,推动群众对山海连城绿美城区的美好愿景逐步化为现实,为加快打造“城在园中建、人在景中行”的魅力城区提供人大代表支援。累计新建山海连城远足径123公里,新增立体绿化3万平方米,新建林荫道62条,建成全国首个“树木驿站”,贡献树木库容3000株。新建健步道(联络道)168公里、口袋公园等30个,形成2-10公里特色跑环31个,15分钟即达健步道覆盖率达到95%,全民共享、全域慢行网络基本形成。2.7万平方米的西部海岸活力带宝安示范段崭新亮相,九围湿地公园、福海公园、全市面积最大的尖岗山宠物公园接续建成,西湾公园至滨海文化公园沿江高速桥下空间正式向市民开放,靠山临水、亮点纷呈的公园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山海融城、河林织城的景观城市框架格局已初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