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光明人大:人大代表开展“一线破题行动”
发布时间: 2025-04-15
直击矛盾现场 倾听最真实的声音
这是深圳市光明区李松蓢创新云谷工业园区寻常的一天。烈日炙烤着柏油马路,但比天气更“热”的,是园区企业负责人们的焦灼情绪。一家主营无刷电机的企业负责人彭先生,指着不远处被围挡封闭的路口,声音急切:“我是2019年来的这里,当时就是看中这里的环境和交通,现在这个路口不通,会车困难,想邀请客户都没人愿来!”他的质问,道出了园区数十家企业的共同困扰——园区主干道因建设施工、规划审批等一系列问题迟迟未开通,且现有路口无法满足工业园区企业的货运需求,成为制约沿线企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 矛盾最尖锐的地方,就是代表行动的“第一现场”。“坐等诉求上门,不如深入一线调研!”光明区公明街道李松蓢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牵头组织4名人大代表成立专项工作组,直奔工业园区召开“企声直通车”恳谈会。没有会议室里的寒暄客套,代表们在企业厂房前、物流通道旁,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今天就是来听‘刺耳话’的,大家有问题尽管提!”光明区人大代表赵鑫的开场白,让原本有些拘谨的企业代表瞬间热烈起来。 直面质问不回避 现场拆解“问题锁链” “这么简单的开口问题,为什么施工队迟迟不动工?”“雨季马上来了,再拖下去又要耽误半年!”面对企业连珠炮般的质问,代表们没有用“正在推进”“协调中”等套话敷衍,而是当场亮出问题清单:规划与土地审批有规范要求、部门之间权责交叉无法直接施工、新增路口开设不符合规划标准、路口间距过近存在重大交通隐患…… “安全规范标准必须遵守,但也要直面实际问题,企业需求是实实在在的,我们必须和时间赛跑!”轨道交通界别的人大代表袁传旭拿出道路图纸,并承诺:“今天企业代表都在场,我们召集区轨道办、交通局等部门,恳谈会结束后咱们一齐去到现场,今天就定方案,设计院明天进场勘测,确保雨季前完工!”原本火药味十足的现场,瞬间响起掌声。 破题的功力,来自于“做足功课”。代表们实地调研了解诉求后,通过走访企业、座谈部门,摸清了问题症结所在,并连续多次召集规资、轨道办、交通、交警等4个部门梳理流程堵点,成立专项协调群,就路口开设方案达成一致意见,并对影响路口的水表向水务局发函申请迁改……最终这个“计划外”的工程,在代表全程督办、部门协同攻坚下,硬是在平衡规范要求和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成功立项,在雨季来临前啃下了“硬骨头”。 打破部门壁垒 打造“24小时响应链” 企业恳谈会的落地,也正是源自人大代表为民发声的初心——类似的共性问题可能不止一个。一方面,需要以“面对面”沟通的方式集中回应诉求、避免矛盾累积;另一方面,也便于拓宽民意诉求收集渠道、密切联系群众。于是,便有了代表在恳谈会当天亮出的创新机制: “扫码找代表”线上平台:企业扫描二维码即可直通代表信箱,诉求实时上传、进度随时答复; “园区吹哨-部门报到”会商制度:复杂问题由社区反馈人大联络站,人大代表牵头,24小时内响应。 在这样的氛围下,企业从一开始针对单个问题的质问,转变为争先提出期待解决的诉求:报装电表立项流程长、装修报备手续繁琐、企业周边乱摆卖、废品站作业区域占用通道……代表现场将问题分为“即时办”“限期办”“联动办”三类。 承诺不是终点,而是攻坚的开始。次日,针对报装电表立项问题,供电局快速反应,梳理新增电表箱各项流程,争取“一件事一次办”;针对装修报备流程问题,代表向住建部门建议开通“绿色通道”,加快审批流程;针对乱摆卖问题,由社区组建巡逻队开展专项整治,规范摊贩经营区域,并定期开展“回头看”巩固治理效果;针对废品站不规范作业问题,建议街道、社区单元长利用日常行走监督,并联动相关部门探索优化选址可行性……从“企业喊破嗓子”到“代表跑出路子”,一位曾尖锐提问的企业代表在现场不好意思地笑道:“过去觉得‘代表’是挂名头衔,现在才知道,他们是真能解决问题的‘自己人’!” 记者手记: 矛盾之处,正是群众最需要人大代表的地方。“去奔走,去呐喊,去矛盾最尖锐的地方!”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深圳市光明区人大代表的实际行动。当代表们脱下正装走进一线,当质问声变成掌声,当围挡倒下、道路贯通,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某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更是一种治理思维的跃升——把履职活动搬到矛盾现场,把责任担当压实在问题前沿,敢于用“一线破题”打破“部门壁垒”。 如今,这样的履职故事正在光明区不断复制:在教育医疗、老旧小区、乡村振兴的“战场”,越来越多代表主动奔赴“矛盾一线”。因为他们深知,只有脚底沾满泥土,才能听懂群众的呼声;只有直面尖锐问题,才能书写履职的答卷。这,便是新时代人大代表的担当! 来源:深圳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