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行业和产业联系点典型案例展示 | 强化“三链跃升”协同加速推动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2025-08-19
高端医疗器械作为深圳市“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产业快速发展,企业对政策支持、融资服务、交通配套、数据应用等方面的需求愈发迫切。民治街道地处深圳北部中心,毗邻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城,拥有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和产业集群优势。民治街道人大工委积极推动深圳人大代表高端医疗器械产业联系点落地民治,并聚焦“人才链-服务链-效能链”三链融合互通、层级递进、能级跃升的工作路径,推动联系点工作常态化开展、制度化运行、实效化推进,切实将代表专业优势转化为服务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一、建强“人才链”,夯实产业高质量发展根基 一是打造人才队伍链条。高规格打造“全国-省-市-区”四级联动的“1+3+4+N+S”人才队伍链条,由市区人大常委会指定专门领导统筹指导联系点工作,1名市人大代表和 1名人大街道工委主任担任双召集人、1名区人大代表担任副召集人,4名行业和产业相关代表作为四个专业组组长,54名四级人大代表作为驻点代表积极参与联系点履职活动,S名行业产业领域学者专家作为联系点观察员出谋划策,形成梯次衔接、全域覆盖的人才服务网络。二是创新建立“观察员”机制,邀请行业专家、高校教授、法律精英等专业人士深度参与,围绕产业难题开展跨行业、跨领域研讨,形成“政企研用”四位一体的建言体系,切实提升代表履职的专业水准和建议的务实价值。2024年以来,驻点各级人大代表累计提交53份高质量代表建议,其中全国人大代表建议3份、省人大代表建议5份、市人大代表建议29份、龙华区人大代表建议16份,这些建议精准把握行业发展脉搏,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是常态化开展调研走访。紧扣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关键需求,常态化组织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深入迈瑞医疗、电子科大(深圳)高研院等重点企业及单位机构开展走访座谈,精准掌握行业动态与发展痛点。揭牌以来,联系点先后开展了38场调研座谈活动,深入调研走访30家重点医疗器械企业和单位,收集意见建议120余条。 二、织密“服务链”,构建产业高质量发展协同网络 一是“双点”纵向联动破难点。建立“双点联动”活动机制,联动辖区区级金融联系点,围绕医疗器械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开展“助力高端医疗器械产业中小微企业”代表议事会、投融资路演等活动12场,精准匹配徽商银行、浦发银行、基石资本等机构与企业需求,形成闭环服务机制,成功促成6家企业获得融资支持,总授信金额近2亿元,为代表助力企业解决“燃眉之急”提供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硬支撑。同时,发挥部分代表法律专业优势,开展“民营经济促进法宣讲会”等系列政策法规宣传普及活动,为企业合规经营、权益保障提供指引和便利。二是“园点”横向联动延触角。主动将服务阵地向产业核心区延伸,依托辖区毗邻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城的地理优势及银星科技园的产业优势,探索建立“1+N”空间服务网络,推动在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城所在片区挂牌医疗器械联系点分点,与银星科技园共建联系点“合作园区”,使代表服务直达产业集聚一线。高端医疗器械产业联系点作为全市联系点典型之一,在2025年深圳市第七届基层人大创新工作交流推进会上作为唯一代表经验交流,充分展现了联系点在服务产业发展、提升代表履职效能方面的积极探索和良好成效。三是“政点”协同联动提效能。强化与深圳市医药和器械产业办公室,及市区发改、卫健、市监、政数、交通、医保等职能部门常态化对接,共建“信息链接”机制。职能部门定期向联系点通报产业政策、工作进展与难点;而联系点则作为政企桥梁和职能部门有益补充,收集反馈企业诉求,搭建“政府-联系点-企业”三方信息共享平台。通过组织产业通报、政策宣讲、立法研讨等面对面深度交流活动,促进政策供给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实现双向奔赴。如,针对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城周边交通配套痛点,驻点代表从“单枪匹马”到“四级联动”齐发力,联系点组织全国、省、市、区四级人大代表开展5次专题视察座谈,分层级提交代表建议并强力跟踪督办,最终推动困扰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城多年的梅观大道与人民路连接问题获得实质解决方案,并即将按照“区投区建”启动立项和建设,将显著优化核心区域发展环境和营商环境,真正将“年年提”的呼吁变成了“年年推”的扎实举措和“正在落”的实际成效。 三、提升“效能链”,解决产业高质量发展专业困难 一是建立专项攻坚机制。针对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关键环节的痛点堵点,立足代表的专业背景与行业资源优势,精准组建“器械、数智、规划、金融”4个专业工作组。通过匹配专业领域与产业需求,确保每个工作组都能聚焦对应赛道的核心问题,真正实现“内行人办专业事”,为产业发展提供靶向性支撑。二是推行精准履职模式。各专业组依托自身专业积淀与行业影响力,构建“领域精准分工、问题靶向攻坚”的履职体系,器械组主攻研发审批注册与科技成果转化,打通创新落地“最后一公里”;数智组深耕医疗数据立法与应用场景,激活数据要素价值;规划组协调跟进国际医疗器械城交通配套设施建设,完善产业发展硬环境;金融组主攻企业融资纾困,精准滴灌中小微企业。通过专业化分工,最大限度释放资源聚合效能。三是强化主动破局意识。各专业组从“被动解题”到“主动破局”,深耕本领域难点问题,形成“调研-建议-落地”的良性循环,持续提升服务产业发展的专业水平和实际成效。如针对审评资源区域性瓶颈造成的审评流程较慢问题,器械组聚焦“就近审评”,推动设立“药械注册指导服务深圳工作站”,为深圳地区企业设立“专门通道”实现审批提速奠定基础。又如,数智组聚焦医疗数据脱敏及应用难题,联系点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四级代表建议,有效推动市层面出台相关医疗数据政策文件(目前已进入制定和审核流程),推动区层面实现医疗公共数据的开放运营,针对商保数据,影像数据,病案数据建立开放应用机制并进入可研阶段,为全国医疗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探索了“龙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