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返回首页

在深全国人大代表何建锋:深圳国资国企将全力构建新质生产力培育支撑体系

发布时间: 2025-03-24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对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重要论述,明确提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何建锋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深圳国资国企、深投控将发挥深圳先天优势和独特条件,聚焦资金供给、空间保障、场景开放、资源链接、人才引进等领域,全力构建新质生产力培育支撑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促进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

  形成创业、创新、创投

  协同发展的“深圳国资模式”

  记者:深圳国资国企在推动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方面,有哪些新的尝试?取得了哪些成果?

  何建锋: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新质生产力,资本要素的聚集和配置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增强原始创新、突破前沿技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活水”驱动。

  2025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发展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大胆资本,支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深圳国资国企已形成创业、创新、创投协同发展的“深圳国资模式”。

  截至2024年底,深圳国资打造了包括种子基金、天使基金、创投基金、产业基金、并购基金、母基金、S基金、人才基金等在内的国资基金群,各类基金超过500只,基金总规模超7000亿元,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资金规模超90%。其中,深投控科创基金群总规模1569亿元,为科技企业提供“接力式”股权融资支持,累计投资项目2850个、投资金额641亿元。投资项目覆盖了深圳“20+8”产业集群全部行业,在管项目包含超14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超900家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出近300家千里马企业和超40家独角兽企业,投后上市企业129家。

  深投控还运营了全国首只100亿元规模的天使母基金,在出资比例、投资领域、让利机制等方面先行先试,面向全球聚集70余家投资机构,累计投资天使项目超1000个、投资金额约140亿元。高新投和深担集团创新“投保贷”联动模式,整合担保、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产业配套、金融授信、政策服务等方面的专业能力,为科技企业提供优质普惠金融服务。

  下一步,深圳国资国企将坚持做耐心资本、大胆资本,在基金设立、运行机制、考核机制等方面探索示范,力争2025年为科创企业提供不少于100亿元的创投资金支持,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提供更强支撑。

  产业空间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近年来,深圳国资打造了一批高质量、低成本的创新创业空间,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与产业深度转型,推动产业园区从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升级。截至2024年底,深圳国资建设运营70个科技园区、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市场价70%的优质低价产业空间。其中深投控以深圳湾科技园为样本打造新一代标杆科技园区,服务入驻科技创新型企业和机构超1300家,园区年产值超过2500亿元。

  最近,园区企业众擎科技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完成了全球首例前空翻动作。深港科创构建以科研办公和实验室功能为主导,以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空间灵活高标准服务为理念的大型科学园区空间产品体系,引进落地了国家药监局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大湾区双中心、深港能源与生命科学材料创新研究院、华润生命健康研究院等国家重大平台、央国企研发中心、香港上市科技企业19家。坪山生物医药园累计培育27家专精特新企业,被认定为首批“深圳市医疗器械专业园区”。推进宝安新桥东等“工业上楼”项目建设,创新构建“立体工厂”及产研综合体,为深圳“工业立市、制造强市”提供优质产业空间。

  下一步,深圳国资国企将按照深圳市“一张办公桌、一间办公室、一层办公楼”乐业办公体系建设部署,统筹调配园区资源,完成10万平方米零成本高品质产业空间供给,为入园的小微科技型企业提供租金减免优惠,降低初创企业创业成本,营造最优营商环境。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

  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记者:开放的创新网络通过连接全球创新主体(如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促进人才、技术、数据等要素跨境流动与高效配置,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催化剂”。深圳如何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深圳国资国企如何融入创新网络?

  何建锋:近年来,深圳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持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体系,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深圳国资国企积极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构建“政产学研用资”深度融合高能级平台,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例如,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与深圳能源集团成立联合研发中心;深圳市国资委搭建央地创新协同新平台,在国务院国资委支持下举办深圳企业创新发展大会,发布9项重大成果、签约17个重大项目、落户5家创新研究院。其中,深投控打造交汇融通的液态创新网络。深港科创承办首届市属企业“十大原创技术攻关”项目遴选会,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出海。深天使与各区合作建设天使荟平台,为天使项目提供低成本创业空间和系统性的孵化服务;运营深港澳天使投资人联盟,形成全方位的创新要素集群,支持初创企业发展;打造深圳市科技创新种子基金“直通车”系列活动,链接德国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深圳湾实验室等5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下一步,深圳国资国企将立足功能定位和主责主业,参与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及产业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力争2025年市属国资系统国家级、省级创新载体达130个;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上下游企业,加大对概念验证中心、中小试基地、技术转移转化机构的布局建设力度,强化对中小微企业、初创企业、新锐企业的针对性服务;依托深圳国资国企产业创新中心“国资国企创新成果产业化推广平台”和“高校成果产业化对接平台”两大平台,健全常态化、精准化、市场化产学研成果对接和转化机制,促进各类要素在创新网络中自由流动、汇聚跃迁。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历史交汇点,深圳国资国企、深投控将认真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相关任务要求,以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使命担当,坚持用金融“活水”浇灌科创雨林,以高质量空间厚培创新沃土,以应用通途验证技术突破,凭创新网络链接全球智慧,铸创新环境聚合人才势能,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推动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深圳智造”从实验室走向更广阔的田野,将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可复制的深圳国资范式,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主办单位: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粤ICP备10062497号

网站技术支持电话:88101332

关注深圳人大公众号

掌握人大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