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近期将推出六项深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内部运行机制改革事业单位从行政级别管理转为职位职级管理和绩效管理
发布时间: 2007-09-24
事业单位从行政级别管理转为职位职级管理和绩效管理
作为全国第一部改革创新方面的专门性地方法规《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创新促进条例》实施一年来,效果如果?一份《条例》实施情况的专项报告正交由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报告指出,《条例》实施一年来效果显著,在此基础上,近期我市还将推出六项深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内部运行机制改革。
重大项目审批效率提速明显
根据报告,《条例》实施一年来,对促进我市改革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法推进改革的工作机制初步建立,改革创新的动力明显增强,重点领域的改革步伐稳步推进。在行政体制改革领域,我市全面启动了第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集中力量对各政府部门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进行规范,目前,已完成项目清理,经市政府批准后即将正式发布。全市重大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进展顺利,审批效率进一步提速,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已由原来的386个工作日压缩至100个工作日,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也压缩制86天至98天。
16家中小企业成功上市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我市自主创新和循环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一方面,深化了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完善了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的科研和技术创新体系,在投融资、企业注册、人才引进、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形成系列创新激励政策。另一方面,创新了政府资金配置方式,通过整合财政各类科技资金,加强了研发资金的统筹协调,初步解决资源分散和配置方式过度行政化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实施创新型企业成长线路图计划和民营企业资助计划,支持符合要求企业上市融资,完善贷款担保和再担保体系,向国家发改委申报联合发行中小企业债券。截至8月底,我市共有16家中小企业在国内外成功上市,募集资金额达128.9亿元。结束行政事业单位办企业的历史以创新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核心,我市事业单位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本次改革涉及的市属事业单位共518家,其中转为企业的有124家,撤销27家,28家单位纳入行政管理序列,对保留下来的339家事业单位进行整合重组。另外,我市还将行政事业单位所办的270家企业全部剥离,结束了行政事业单位办企业的历史。
今年,我市还将继续深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并将于近期推出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推行法定机构试点、财政经费供给方式改革、事业单位从行政级别管理转为职位职级管理和绩效管理、深化市政公园管理体制改革以及检验检测机构整合等六项改革,这些改革的推进和深化,将使我市建立起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现代公共管理体制。
民生十项改革得民心
以增进民生净福利为出发点,我市不断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在2006年初步建立劳务工医疗保险体制和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基础上,今年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会救助、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公共交通、公用事业、养老、开放文体设施等方面推进了十项改革,努力解决广大市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目前,少儿医疗保险、住房保障、特区外公交改革等已取得初步成效,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