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网欢迎您! 2020年12月24日 星期四 | 19-23℃
首页 > 人大要闻

400多名市人大代表怀揣民意良策向大会报到 一纸建议花了半年调研

发布时间:2018-01-17

打印 返回

  “我带了12份建议来,每一份都与民生有关!”昨天下午是市六届人大六次会议代表报到时间。一见面,市人大代表黄翔就打开文件袋,向大家推荐自己的建议,找代表“联名”。

  “这份关于垃圾减量分类的建议有2万多字,我们10多个代表足足调研了半年。”郑学定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与黄翔、郑学定一样,昨天下午,我市400多名市人大代表陆续向大会报到。他们做了充分准备,怀揣民意而来。教育、医疗、养老、交通等,是他们口中的热词。

  公办幼儿园占比至少应提高至三成

  进幼儿园难,进公办园更难,这是很多市民的共同感受。黄翔代表就学前教育带来三组数据。

  第一组,目前深圳市幼儿园学位50.5万个,其中小班学位占比21%,可提供学位10万余个。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深圳市每年新生儿为26万左右,学位远远不够。

  第二组,截至去年9月,全市共有1600多所幼儿园,其中 96.3%为民办园,公办园仅62所,占比3.7%,比例在广东省垫底。而在上海和北京,这一比例为70%和50%。

  第三组,2016年全市学前教育财政经费投入约15亿元,占比财政性教育经费4.3%,占比太低。因为待遇低等原因,民办幼儿园教师流失率高,不少幼儿园质量堪忧。

  “3至6岁是孩子性格形成最关键的时期,学前教育关系一座城市的未来。” 黄翔建议,加大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尽快补齐这块短板。根据广东省有关文件,到2020年,各地公办幼儿园占比达30%以上。深圳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实现上述目标,让孩子们在进公办园、优质园时不再“挤破头”。

  试点长期护理险为失能老人家庭“减负”

  “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但是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人大代表肖幼美说,我市60岁及以上常住老人已接近120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0%,预计到2020年深圳老年人口将增至156万,将进入老年社会。养老床位不足、退休养老金偏低等一系列问题,亟待破解。

  人大代表杨瑞说,随着老年人口增多,失能老人的看护需求与日俱增。一名失能老人一个月的护理费用需要几千元,给家庭带来沉重的压力。她建议我市试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失能老人的基本生活和医疗护理提供资金及服务保障。

  杨瑞认为,深圳的社保基金至去年底累计结余5000多亿元,完全有能力从今年就开始探索覆盖全市人口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所需资金从社保基金中划拨,不再另行筹资。

  原特区外民生短板要尽快“补齐”

  国务院同意撤销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的消息让代表们十分振奋。陈炳强代表说,物理上的“二线关”撤了,但是要拆除人们心理上的“二线关”,就要尽快“补齐”原特区外的各项民生短板。

  陈炳强说,尽管特区一体化建设取得很大成就,但是原特区内外仍有差距。在交通方面,原特区外仍然存在不少断头路,龙岗区坂田街道环城南路短短3公里施工多年,至今最后一公里还未修通。在教育方面,原特区外学位缺口大,仅宝安区去年小学学位缺口就达6000多个。医疗也是如此,深圳15个三甲医院,10个在原特区内。

  陈炳强建议,深圳的“人财物”都应该向原特区外倾斜,早日破除原特区内外的“二元结构”,真正实现一体化。

全国人大
请选择
各地人大
请选择
各区人大
请选择
全国人大
请选择